走进不科学_第154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5节 (第4/6页)

源,要么就是在能源技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

    加上之前那句【在完成了对洲际导弹优化后,404所又将战略视角投向了核能源领域】,某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大于应该搞定了冷核聚变的问题。

    在过去的这一两年间,人工核聚变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比如说米哈游投资了能量奇点公司搞人造小太阳,还有我国的环流三号取得重大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等等……

    这些核聚变新闻从性质上来说都是【热核聚变】,也就是温度几百上千万起步的反应。

    但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个想法:

    就像物质有正反粒子一样,核聚变除了热核聚变之外,会不会还存在冷核聚变呢?

    这种聚变反应发生在1000k温度以下,能效要比托卡马克反应堆更高。

    让冷核聚变正式登上科学史舞台的是八十年代的弗莱许曼-庞斯实验,当时犹他州立大学化学系主任斯坦利·庞斯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前教授马丁·弗莱许曼联袂发布实验结果,表示他们成功地在试管里面通过金属钯聚集氘分子,进而观察到持久的放热反应。

    他们认为密集的氘分子在常温常压下发生聚变反应,导致大量的热能释放。

    消息一出,举世沸腾。

    当时连海对面的官方都亲自下场,准备将实验成果快速专利化,以获得发展先机。

    各能源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