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_第四百二十四章 此人便是郑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此人便是郑智 (第3/5页)

守派。两人算是政敌。党争有一段时期也是围绕着两人进行的。

    司马光算是儒家代表,王安石便算是法家代表。两人政见不同,但是两人私交却又是不差。治国理念上也不一定非要说谁高谁下,都是极为有才之人。

    王安石的主要理念在于用新法来充盈国库,增强国家实力。意思大概是善于理财者,可以让民不加税赋,国家府库充盈。

    司马光的主要反驳思想便是:天下每年的生产结余都有一定的定数,这些东西不在民就在官。若是官府收入增加了,那么民众的收入就减少了。府库充盈必须就是盘剥百姓。

    苏轼比两人年轻不少,却是也参与了这些故事。苏轼乌台诗案之前,是一个保守派,也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而且还受到王安石的排挤。司马光上台要废除新法,苏轼又反对司马光对新法的全盘否定,也受到排挤。

    但是王安石与苏轼两人互相的评价又是极高。王安石评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轼看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极为敬佩,夸道:此老乃野狐精也。

    几十年前的大宋文人,当真是极为有风骨与品格的,真正做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几十年后的大宋文人,相去甚远。司马光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便是历时十九年编撰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还有一个姓司马的也写了一本史学巨著,便是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

    司马,本就是官名。从西周开始便有了这么一个官名。许多人便以自己的官名为姓氏,所以有了司马这个姓氏,中国古代的文人传承便是如此,司马一姓,名人辈出,还做过华夏正统。便是有家学渊源与传承。

    也是世家士族的传承,一两千年都能如此,即便朝代无数次更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