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_第一〇七〇章 兵败并非朝夕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〇七〇章 兵败并非朝夕事 (第2/5页)

鞑靼人扼杀在大明国境内。

    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刘大夏一退再退,手底下的兵马和钱粮损失就很惨重,当刘大夏撤退至八角所时,他出塞追击鞑靼人所率八万兵马,如今已只剩下三万,剩下的要么战死,要么当了逃兵,西北各路人马在鞑靼人持续不断的sao扰下,根本就无法形成合力。

    刘大夏此时对于各方情报知之甚少,因为黄河两岸崇山峻岭,行走不便,少量官道却有鞑靼骑兵出没,导致保德以南以西地区信息基本隔绝,而大同镇方向也有少量鞑靼骑兵出没,以至于刘大夏中军的情报传不出去,京城的消息也难以传到军中。

    刘大夏几次派出斥候查探情况,但大多数都有去无回。

    如果是沈溪领兵,这个时候便会果断回师大同,先把与后方中断的联系打通再说,把混进大同、宣府等地的少量鞑靼骑兵彻底铲除,然后再想办法收复榆林卫。

    但刘大夏担忧自己兵败被朝廷责罚,想的是如何将功补过,一心对付眼前的强敌,对于其他事情就不那么在意了。

    “刘尚书,已派多批人马前往榆林卫一线刺探,仍旧不知保国公部下落,恐怕……凶多吉少!”

    宁武关以西的八角所,此时刘大夏正在升帐议事。

    整个中军大帐一片死气沉沉,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连日来的溃败已让这些自负的将领没了往日的风光,现在已不是边关丢几座城池的问题,而是战火已经烧到山西腹地,大同、宣府同时告急,在场一干军将,很可能遭到朝廷的责难。

    这一切的根源,便在于战前的轻敌和战时的冒进。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明官兵开战前都认为鞑靼已不复当年之勇,既然弘治十三年可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