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四章 说凤阳,道凤阳 (第3/5页)
哀叹一声,解释道:“因为冬日了,他们要回江南了。” 刘长阁、岳四海对视一眼。 凤阳,朱元璋的老家,龙起之地,大明中都,听起来很牛,但实际上,被悲催。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除了一座辉煌而烂尾的中都城之外,就找不出来辉煌的东西了。 事情还需要从开国之后说起,朱元璋曾想迁都凤阳,以老家为一国之都。 但迁都,必须有住所,朱元璋也不可能和老婆孩子住在小树林里。所以,无数匠人、民夫被调到凤阳,从事繁重的皇宫营造工程。 但光有人造房子是不够的,凤阳经过元末战争,人口稀少,出个门走半个时辰,都未必能遇到活人。既然要当国都,自然不能如此磕碜。 于是,朱元璋从江南富裕之地迁移了二十万人口,给他们上了凤阳户口,让他们成为了未来国都的第一批百姓。 嗯,也是明代最后一批…… 后来的事就很清楚了,中都烂尾,工程修不下去了,中都也就那样了,好在朱五四老先生的坟是修好了,而且还很气派。 老爹老娘得到了安寝,朱元璋又亲自写了碑文,一桩心事了了,至于那些烂尾楼,就不管了。匠人、民夫,各回各家,各找个妈。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里,也算是自由解放,一桩好事。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问题是,工程烂尾了,匠人回家了,民夫也走了,中都不建了,那二十万从江南移民过来的百姓,却不让走啊…… 没办法,人家匠人、民夫只是打工的,你们是本地人,怎么能走呢。不信看户籍,是不是凤阳府的人…… 这二十万百姓生活在凤阳,可就真的苦了,苦到什么程度,一句花鼓戏足以证明:“说凤阳,道凤阳,风样本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