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贱铜贵,筹备钱庄 (第5/5页)
高度之后,铁棍顺着圆滚,垂直砸落,叮地一声,铁棍底部凸起的部分,便已砸入底部小小的凹槽内。 铁棍升起之后,匠头吴大胜将浅浅凹槽内的圆形铜币拿了出来,恭谨地交给宁远侯何福,何福拿捏着有些温热的铜币,看着清晰的“洪武通宝”四个字,凝重地问道:“成了?” 吴大胜黝黑的脸上浮现出了笑意,说道:“按大人所给图纸,试验了近五百次,终于成了。” “可扩大规模?” 何福问道。 吴大胜点头道:“只需加配铁棍,增置水车即可,此法以冲压铸币,较之以往之法大不同,不知是哪位匠人如此奇思妙想?” “匠人……” 何福看着吴大胜,心里也是疑惑万分,给自己图纸的人可是大明皇帝朱允炆,可皇上怎么会懂得这些玄奥的东西? 吴大胜是铸造铜钱的老匠人,看着冲压制备的装置,眼神中充满了惊叹。 前朝货币铸造,多采取的是型范浇铸工艺。 型范浇铸,一开始是平板范浇筑,即制造两个范具,拼合之后浇铸,这也是古代最早的铸钱工艺。 一开始使用的是泥板,在泥板上雕刻出钱型、浇道,一个泥板雕刻一个或两个钱范,但这种泥板材质并不好用,只能使用一次。 总不能为了一枚钱,一天天玩泥巴去吧? 后来才出现了铜范铸钱,可铜范本身的透气性不足,热应力问题不好解决,没用几次,铜范就变形,不能用了。 一边为了打铜钱,一边耗费铜范,这生意也不划算啊…… 于是,智慧的古人改变了平板范浇筑,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叠铸法,而这一门技术自西汉开始,便成为了铸钱工艺的主角……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