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你管这东西叫火铳(二更) (第3/6页)
看了看舆图,赞叹道:“皇上所选,乃是绝佳之地。大人请看,这东水关,乃是京师唯一一座船闸码头,秦淮河由此一分为二,一支进入城内,才有了十里秦淮,一支为护城河。这里南北商贾之盛,不亚于江东门。” “臣下曾听闻,那里一直缺少搬运力工,灾民若至,可算是有个现成的活计。而聚宝门外,又是天界寺,报恩寺与英烈碑便选址于此,用人颇多。金川门外的粮仓,正在兴建之中,同样也需要人手。如此看来,皇上之见,极为高明。” 郑赐叹息了一声,道:“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若拖家带口,如何安置?妇孺老弱待在城外,出点意外,又如何给皇上交代?” “大人,那是巡检、府尹与安全局需要负责的事,我们只需营造好简易居所,让其有所住便可。” 严震直认为,工部就干工部的事,其他事,有其他人负责。 郑赐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只好分派任务,征调工匠与民力,于三门之外,靠近水源之地营建居所。 朱允炆批阅过奏折之后,便踩着夕阳的光,走在大明宫内。 “罗先生身体如何?” 朱允炆询问道。 双喜笑着搭话:“皇上,罗先生前几日只是偶感风寒,昨儿有人报过,说他已是无碍。” 朱允炆看着经厂的方向,想了想,道:“罢了,差人代朕去看望下吧,若他有所需所请,一律通报。” “遵旨。” 双喜安排其他长随跑一趟经厂。 “皇上,可要回坤宁宫?” 双喜询问道。 朱允炆看了看天色,道:“带朕去兵仗局看看,听闻他们改进了火铳,朕想见识下。” 兵仗局,明代朝廷火器的核心供应商。 事实上,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