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战略:清江造船厂 (第6/6页)
木交集”之地。 但从朝廷的角度来说,成本不是第一考虑要素,安全才是。 这里的安全,并非是造船安不安全,而是粮食的安全问题。 从大明舆图上来看,淮安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其处在大运河与淮水的交汇处,向南可以通往长江,向东又靠近大海,可以说是“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咽喉”。 而且,朝廷打造的八大粮仓中,其中有一座就是淮安仓,许多收纳来的粮食,都汇聚到淮安仓。 而这里又距离北平还有些距离,一旦北地出现严重问题,比如瓦剌打过城关,逼近北平,朝廷大军可以疾驰北上,路过淮安就地取粮,就地征调船只北上增援。 从战略角度来考虑,淮安太过重要,需要有粮食,有船,有军事力量存在。 经济服务政治,木材就辛苦点吧。 朱允炆阐明之后,郑和与黄福也看清楚了局势,同意在淮安设置清江造船厂。 “龙江船厂会分出一小部分匠人研究铁船制造,工部方面需要做好铁矿、铁料供应,有问题吗?” 朱允炆看向黄福。 黄福有些为难,道:“皇上,这铁船若只是小船只,试试也无妨,工部调铁料自是没有问题。可若是制造大船,耗费铁料恐怕极多,朝廷铁矿开采供应,怕有些吃力。” 朱允炆搓了搓手指,沉思稍许,道:“朕给你出个主意,可增加开矿进度,若开矿快了,工部总没有其他问题了吧?”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