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二百四十二章 历史难题,土地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历史难题,土地问题 (第6/6页)

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之事。

    元朝的覆灭,与地主过度剥削、农民没有田地有着直接关系。

    朱元璋他们家一开始就是地主家的佃农,多悲惨?

    死了都没地方埋……

    后来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法令,鼓励农民复业归耕,在土地所有问题上,直接规定,只要是你耕垦的、开垦的土地,那这些地都是你的,而且三年赋税徭役全免。

    所以在明代初期,拥有土地的自耕农是相当多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设司农司,“计民授田”,分配了部分土地给农民,洪武二十七年,鼓励开荒,给予其牛、农具……

    但朱元璋没有遏制土地兼并,他默许兼并,默许土地集中起来,其分封藩王,这本身便附带着分封土地,加上明代初期的藩王,大部分都带着“野心”,多占几百万亩地也很正常。

    一些藩王甚至直接将所在城池当成了自己家,整个城的大部分,都成了王府产业,城都能占,占个地算什么……

    朱允炆知道明代中后期的土地兼并有多厉害,所以推出了“遏兼并国策”,然而,这条国策也有漏洞,那就是允许“合法”买卖。

    虽然设置了农税司,把关买卖环节,但人家你情我愿的事,朝廷实在是管不住,所以导致了一个现象:

    “遏兼并国策”提高了交易成本,但却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自从杭州知府虞谦上奏以来,朱允炆都在苦思冥想,寻找破解之法,而五年基建规划,也是朱允炆破局土地兼并的一条方略。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