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六百七十一章 文人曲笔,是非黑白颠倒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一章 文人曲笔,是非黑白颠倒说 (第5/8页)

又会叹曰:无衣无食,仍纳皇粮。

    朱祁钰还专门翻了翻大明的陈年旧档,发现官档里也有记录。

    永乐三年,浙商逐利,将农田尽数种桑织为丝绸。

    种了桑树养蚕,织了丝绸,赚了更多的钱,日子不应该更好过吗?

    可是浙江多府州无足粮,浙江米一日三价,黄青不接之际,粮商更是趁机哄抬粮价,饿死了不少人,朱棣下旨按洪武旧例,将一半的桑树伐去,改为了稻米。

    永乐四年的改桑为稻,就成了永乐暴政之一。

    若是朱祁钰只看刘观这本《玉堂丛语》,自然不会看明白前因后果。

    事情的确是有这件事,具体的前因后果,却一字不提。

    果然是文人曲笔,是非黑白颠倒说。

    朱祁钰之所以看这本《玉堂丛语》,是为了看建文及永乐年间的民乱,毕竟松江府刚闹了一场民乱。

    刘观整理史料,记载了从永乐元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共计二十五次民乱。

    这其中闹得最大的就是永乐十八年的唐赛儿民变。

    唐赛儿以红白旗为号,聚集了数万教众,大行劫杀,最后被朱棣派了五千京营给剿灭平定了。

    朱祁钰看了看唐赛儿的数万人,再看了看叶宗留、邓茂七民变。

    正统十三年起的邓茂七民变,涉及了五省二十余府,邓茂七麾下百万之众影从。

    唐赛儿在叶宗留和邓茂七面前,根本不够看的。

    民变、民乱在历代封建王朝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以汇报到朝廷的统计数据算:永乐年间平均每年一次,正统年间一年平均两到三次,景泰年间报到朝廷的民乱就有八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