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一章 文人曲笔,是非黑白颠倒说 (第4/8页)
乃是正统四年三甲第五十三名进士刘观所写的集类《玉堂丛语》,第四卷——忠节。 刘观年少进士及第,在翰林院做文林郎一待就是十年,户部右侍郎杨鼎在京师之战后,引荐刘观出任户部给事中,刘观不肯出仕,引疾告归。 在这一节《忠节》中,刘观将方孝孺、陈迪、景清、黄观、练安、陈性善、黄子澄、卢原志、高逊志、林右等人皆收录其中。 这都是靖难之后,朱棣或者处死或者流放的建文朝文官。 林右在靖难之后,回到了家中不肯出仕,朱棣也没理会他。 后来江淮闹了倭寇,林右[勉起视兵,督郡子弟剿平之],朝廷还以为林右要造反,就把他抓了,最后处死了。 在刘观的忠节这一节中,林右平了倭寇却死了,这不是天大的冤案是什么?这不是永乐皇帝暴戾无道是什么? 朱祁钰还专门查了刑部、大理寺卷宗,林右死的原因是杀良冒功。 倭寇不过二十,但是林右却报了一千个人头赏。 林右的做法在建文朝稀松平常,毕竟李景隆都敢把杀敌三百谎报成杀敌三万,但是马上夺天下的朱棣,对军功的审查极为严格,这就把林右给查了出来。 选择性记录,林右就成了忠节之人。 在朱祁钰看来,除了景清之外,其余人都算不上忠节二字,他们对建文帝的忠诚,比乐事薯片里的薯片还少。 这类的记录数不胜数,比如写到:民男女皆衣百结不掩体,灶釜倾仆不治,刘观就会叹曰:民饥且死,尚及征税耶? 比如写到:浙江所属州县,旧有枣桑,近年砍伐殆尽,桑枣,生民衣食之计,刘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