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穷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穷理 (第3/7页)

物而穷其理也。”写完这段之后,李宾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奋笔疾书完成了进《坤舆格致》表稿。

    格致是理学的经典概念,出自《礼记》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知论,而李宾言写的这一套则是格物致知,崇实黜虚,其实是李宾言在李代桃僵。

    具体而言李宾言想要对客观存在的现象,建立一套在可检验和复现的解释,对客观事物形式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仰望星空的李宾言观测天文,脚踏实地的李宾言建立了匠城,这都是李宾言。

    此时的李宾言并不清楚,他为大明打开了一道科学的大门,他只是一时念头不通达,所以停笔片刻,灵光一闪写下了格物致知四个字,写完之后,念头通达。

    他对格物致知这个理学概念的进一步明确。

    李宾言写完了进表稿,通读了一遍,重新誊抄之时,再次摇头,他觉得写的还是不够确切,太过于宽泛,所以继续写道:“儒生者,内则修身养性,外则经邦治国;”

    “格物者,达者格物致知,可通六合,次之者亦可有利于民生,经世济用,非无用之学也。”

    “儒学可为之体,格物可为之用,有识之士,二者不可以或缺。”

    “格物致知,即物穷理!”

    李宾言吹干了进表稿,希望远在京师的陛下能够看明白他写的到底是什么。

    在这份进表稿之中,李宾言将工匠、匠官们从奇yin巧技的下九流,升格为了格物者和儒生相提并论。

    在格物致知的定义上进一步确定了即物穷理,观察客观事物,总结客观规律,并且将其梳理成形式化、系统化、可检验、可复现的成体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