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这就是贤臣良相? (第3/8页)
为大,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等等。 从先秦、两汉、隋唐、两宋,民惟邦本的不断演化,胡濙指出:「治平之世,唯有民本」。 于谦的主要内容讨论的是国家之制,强调天下为公的理念,引经据典,总论天下之制。 和胡濙一样,从先秦开始一直到大明,天下为公思想的不断沿革。 比如引用《尚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兼爱》中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于谦最后指出:「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六部尚书、都察院、文渊阁就大明的治国之道,进行了总论,总结历朝历代的思想变迁,讨论大明未来前进的方向。 “《谏治国君道臣义疏》,治世之策,好呀!”朱祁钰对这本君道臣义的奏疏,爱不释手。 朱祁钰多少理解了一些当初朱元璋收到解缙万言书时候的欢喜了。 言之有物,对大明有利的万言书,对于君主而言,当然多多益善。 虽然之前那本万言书,满篇的废话,但是朱祁钰还是耐心的看完了,甚至还反思了一下自己执政以来的一些错误。 两相对比之下,《谏君道臣义疏》就更值得细细研读一番了。 兴安沏了一壶茶,笑着说道:“陛下,这不是为人臣的职责吗?” “好好的万言书,好好的公车诣阙,差点就变了模样,这就是公车诣阙本来的面目啊。”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再看看,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