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四百二十四章 这就是贤臣良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这就是贤臣良相? (第2/8页)


    《韵府》更是抄辑秽芜,略无可采,后来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类书,就是为了实现当初对朱元璋的承诺,写一本大明的类书。

    朱元璋批注道德经用了整整八年的功夫,当时批注完成的时候,儒生无不骇然,难道高皇帝要弃儒学而不用了吗?

    解缙等人的入朝,标志着大明朝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读书人,而不用再受气元儒义士们的气了。

    万言书,是一种大明常用来明确君道臣义,纠正朝纲的重要工具,从明初解缙到嘉靖年间海瑞治安疏,都是如此。

    当诗社的这群人,把万言书作为逼迫皇帝释放jianian商的手段时,胡濙必须要维持万言书本来的作用。

    这是礼法。

    朱祁钰笑着说道:“好,很好,朕会细细看过之后,再与众爱卿讨论此奏疏。”

    “陛下英明,臣告退。”胡濙松了口气,陛下并没有生气,这是最好的结果。

    胡濙最害怕的就是之前那本万言书惹怒了陛下,这本万言书再上的时候,陛下会以为群臣们是在合力逼宫。

    朱祁钰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先不求甚解的看了一遍。

    比如第一篇写的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从先秦时候《尚书·泰誓》《古文尚书·五子之歌》、《皋陶谟》、《管子》、《荀子》开始,一直到大明朝。

    讨论的就是民惟邦本历朝历代思想沿革。

    比如汉时贾谊说:「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比如宋时陆九渊说:「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