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强力党出击 (第9/10页)
在自己的吆喝范围内控制足够的士兵。 这名指挥官带领的士兵组成的战斗群体,先民们称之为“阵”,说文解字中说:“阵,群也”。也就是说:最初的“阵”意思就是“一群人”。 春秋制度规定,周王有六军,也就是说一个“王”最多带领六个攻击群出战。王之下,诸侯带领的军队不能超过周王的数目。所以,早期的阵多为“三阵”,也就是一个国家拥有三个攻击群,每个攻击群称之为“一军”。 晋文公称霸后,诸侯开始增加自己的军队,晋文公曾将自己的军队增加到六军,但事后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认为这是对“王”的冒犯,所以此后的晋国最多做五军,出战时摆成“五阵”。 古人词汇量简单,带三支军队摆出的阵型称之为“三阵”,五军则称之为“五阵”,再后来,周王室衰落后,中国进入战国,诸侯都称王,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开始出战“八阵”——而后,中国进入字词双音节时代,人们嫌“三阵”、“五阵”叫起来不够威风,于是就在这些字后又添加了一些词汇,比如把三阵称之为“三才阵”、“三星阵”;五阵称之为“五行阵”;八阵称之为“八卦阵”,等等。 赵武现在摆得就是三阵,后世人也许要把他摆的这种阵,称之为“天地人三才阵”,但在春秋时代,这个阵势就被简单的称之为“三阵”,其左翼称之为“左矩”,右翼称之为“右矩”。左右矩连同中军,构成的是方方正正的三个攻击阵型,士兵排列成整齐的队形沿着汾河右岸缓缓的向前推进。 赵武打算打一场骑兵战争,他左右翼是骑兵,中间是厚厚实实的步兵。 简单,有时候也是一种美。 所谓“箕河”,是赵武他们随便称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