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_第八十三章 强力党出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强力党出击 (第8/10页)

联合起来了,现在除了少数通知不到的部落,所有的戎人都在箕地等待我们,传言小戎的武士有三千余人,大戎约五千人,此外还有一些男女老幼,总数三万七千人,他们杀光了牛羊制作军粮,打算在箕地,隔河迎战我们。”

    师偃插嘴询问:“还有多久能与他们接触?”

    武连回答:“戎人的营地距此二十里,隔着那条小河,戎人砌起了营垒,正严阵以待。”

    师偃若有所思的回答:“按我们推进的速度,每天早晨能推进到那条河边。”

    赵武凌空挥了一下马鞭,跃跃欲试:“通知下去,明日一早与戎人决战。”

    命令一拨一拨的传递下去,整个队伍减缓了行进速度,队首开始整理军械,队尾则加快了脚步,准备与队首汇合……

    不得不说,晋国普通百姓的军事意识非常优秀,赵武命令下达后不到两小时时间,赵氏武装已经由行军时的五列纵队,变成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大方阵。

    此时,骑兵们为了保持体力与马力,已经退到了方阵的中央,被辅兵们围了起来——武昆统领左矩,武连统领右矩,其余的家族武士则跟随赵武在中军,赵氏私兵排列成三阵,缓缓的,好整以暇的向箕河推进。

    古代士兵打仗,将领的指挥范围也就是在嗓门吆喝能听到的范围内,超出了这个范围,士兵们听不到指挥官的命令,他们就成了战争中的“无效士兵”。

    最初,先民们进行的是部落战争,参战的士兵人数少,所以采用吆喝的方式指挥,也完全能够控制战争节奏。但后来国家诞生了,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能更好的指挥士兵,“阵”由此而诞生。氏族时代早期的将领在一支军队里,分设多名指挥官,以便使每名指挥官都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