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9节 (第3/5页)
就当个计量单位吧,“火箭回收”,大概一车之力吧。 不是他自大,也不是盲目看好车乾,而是“机械智能”实在太适合干这个活了,甚至可以说是撞在了枪口上。 这就延伸出另一个问题:然后呢? 火箭回收技术具有极强的商业价值,能挣钱,能装逼,然后呢? 天天发卫星挣钱?感觉差点意思。 总要有个二阶段的规划,因为以周瑞的速度,可能一阶段“嗖”的一下! 就结束了! 于是,在慎重思考和大胆假设结合下,二阶段,可能直接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 听上去步子迈的有点大,毕竟这是老美几十年前在摄影棚……啊不是,是老美几十年前公开的内容里,都不敢想的。 但如果把这个目标放在当下,放在周瑞和开明智能身上,却不一样了。 这个“殖月计划”的核心,就是将“智能工业集群”,以分批的方式,发送到月球表面。 在月球构建具有“建设”能力的智能组网。 由智能设备,对月面环境进行基础的改造,以达到能够接收更多设备,形成更大规模,甚至能供人类逗留的“月面基地”。 将这个目标拆分一下,得到几个最主要的需求,或者说,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智能工业集群,以及所有下属设备,要具有抵抗月面极端环境的能力。 有两种方案,一个是硬抗,咱就是说无论120°还是-180°,无论是宇宙射线,还是太阳风暴,主打一个皮糙rou厚没影响。 另一个方案,则是想办法利用月面特殊环境,比如月面的地质结构松散,粉末状月壤厚度在3到20米之间,可以想办法利用。 更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