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5章 野心 (第3/6页)
西鲁的均势已经失去了平衡,赵无恤一人独大。 枝大于干永远是导致国家不稳的重要原因,是不是应该着手加以限制了呢? 比肩群盗一去,齐国又败,鲁国也就没太多倚重赵无恤的理由了。 孔丘弟子公孺良的关注点却不同,他催问冉求道:”子有师兄,既然大野泽的盗寇已经溃散,那群盗之首柳下跖可伏诛了?“ 冉求回答:“未曾,如今盗跖还在东山岛上,手下依旧有数钱之众,千余兵卒。” “小司寇就不曾用兵剿灭之?” 盗跖是终结了孔子在中都之治的罪魁祸首,他不仅曾与孔子驳辩,手下群盗还曾伤及孔子,于是他被孔门弟子视为仇敌,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冉求解释道:“我与盗跖交兵过,却错失了将其斩杀的机会。他在溃败后一度降服,并随小司寇攻击齐、卫,最初或许是虚以委蛇,不过如今在赵氏大败齐人的威势下,已经不敢造次了,小司寇手里舟师不足,又遭了疫病,所以只能维持现状。” 公孺良不满地抱怨道:“古人言,除恶必尽,盗跖不去,鲁难未已啊!” “我也是这么以为的,但盗跖如今降又不降,反又未反,或是希望靠着帮助赵氏击齐的功绩,入赵氏为家臣。我看晋国中军佐也是这意思,传闻再过些天,盗跖便要登岸拜会赵卿,只希望他能离开鲁国。” 莽撞耿直的公孺良还是觉得就这么放过盗跖太过轻松了,他闻言后眼睛一亮:“既然如此,子有师兄统领郓城防务,莫不如乘柳下跖登岸时将其一举击杀,一面能为赵小司寇消除后患,也能替儒门报中都之怨。”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