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472章 学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2章 学校 (第5/6页)

 “复古政是为了让鲁国人和孔门弟子容易接受些,但我不打算完全拾人牙慧。”

    和张孟谈敲定细节时,赵无恤以周代教育为基础,糅合了后世见闻,甚至于孔子私学的一些方法虽然现在孔门弟子们还没看出来,但赵无恤心里清楚。一旦他赵氏官学设立,无论是生源还是在国内的影响,都会与孔子私学发生一定的竞争关系!

    所以他必须细细了解自己“敌人”的长处和优点。否则到时候官办学校反倒被儒家的私人学校压了一头,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渐渐地,一个蓝图便被规划出来了。

    “作为实验点,先在郓城、甄邑、郿邑、廪丘四处设立小学,贵族、国人男童八到十岁入学……”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快,跟着父母就能无师自通地学会过家家和骑竹马打仗。送去学堂,若能得到系统的洗脑和指点,近朱者赤,长大后未尝不会成为赵无恤手下的栋梁之才。另一方面。将他们从小集中教育,还能弱化宗法氏族的纽带。

    因为条件有限。官学中的小学暂时只招收城邑的国人子弟,乃至于职业兵卒的子女。若是乡鄙中有氏族子弟想进入也可以。为了维持学校收支平衡,不得不收取一定的束脩,既学费。

    任谁都看得出赵无恤对此事的重视,从这时候起,西鲁思想界的各方力量便开始暗潮涌动了。

    对赵无恤终于开始在领地上推广教化,孔门弟子极其兴奋和欣慰,他们上蹿下跳,很想将孔门那一套全部复制到官办的小学中。

    但赵无恤是有主见的,他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