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472章 学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2章 学校 (第4/6页)

    张孟谈这句话,则是在暗指孔门弟子了。

    所以对于赵无恤来说,若是不想自己的领地几年后再度儒化的话,乘着战争停歇期间,尽快开展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想要收获人才一批忠于自己,履行自己理念,百年后不至于人亡政息的人才,莫过于从教育入手,深受后世天朝洗脑教育熏陶的赵无恤自然深有体会。

    当然,明面上他的口号却让儒家弟子们喜形于色。

    “古之圣贤修礼仪,推广教化,如今皆崩坏矣。我欲复古政,育英才,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之校以化於邑,称之为学校!”

    ……

    兴办教育的事情,赵无恤交由张孟谈来主持,自然要参照前代制度。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由官方兴办贵族教育,始于夏商。而兴盛于宗周。

    宗周教育是“学在官府”,学校分为两大系统,即国学和乡学。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乡学设在都城以外的乡遂。

    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王子和贵族子弟。到了七八岁,进入小学。学习数数、辨别方位、写字和家庭礼仪。大学十五入学,设在都城近郊,有辟雍和泮宫之别,天子所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乡学设立于闾的叫“塾”,设立于党的叫“庠”,设立于州的叫“序”,设立于乡的叫“校”。

    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是官,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如宗法、等级、嫡庶、昭穆、祭祀祷词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