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_分卷阅读35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6 (第2/4页)

 不一会儿下人回来禀报,今年乡试天公作美,各地都是晴朗凉爽的好天气,浙江今年没发大水,南直隶那边也没起火,整个乡试过程并未出什么乱子。

    问题出在最后公布考卷上。

    按规矩,乡试过后官府刊印该科优秀文章和考官拟作的程文,坊间士子争相传阅。结果有人发现浙江考生中,有一人的几篇制艺文章,从破题、承题、起讲到最后的小结,和书坊售卖的时文一字不差,这位考生考试中所作的文章,全部都是剿袭之作!

    考官并未发现该考生投机取巧,取中他为第三名。

    浙江考生一片哗然。

    接着南直隶、江西、湖广也相继出现剿袭文章被房考官赏识,考生靠死记硬背而高中的事。

    因为科举考试的范围、书目都是固定的,而且随着常见的题目屡次重复考,剩下能拟的题目数量有限,考官能出的考题越来越少,市面上出现许多猜题、拟题的时文,供考生们作参考。

    傅云英编纂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辅导参考书,但她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文章分析制艺的技巧。

    大多数时文就是纯粹的猜题,拟题,然后写好模范文章。学生们买到时文后,不管其中的写法或者破题意义,逐字逐句死记硬背下来,到了考场上,运气好的,碰到原题,便直接剿袭所背文章。

    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以前也曾有过,但还从来没有过几省同时出现剿袭文章被房考官赏识的事。

    而且还发生几个考生考卷雷同的现象——不用问,他们买了同一本时文册子。

    剿袭范文不同于科场舞弊,并不算违法。

    但是大范围内出现考生凭借剿袭文章名列桂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