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三张 诽谤之木(4000) (第2/7页)
上面的细节看清楚,暂时能够看到的只有大概的外貌。 那其实就是一根竖立在地上的圆木。 而后在圆木靠近顶端的位置装上了一个不太规则的板状横板。 非要说它究竟像后世的什么东西的话……华表! 这的确很像是一个小一号的华表,只不过在这个小一号的华表的顶端并没有似后世帝都紫禁城门口的华表一般,蹲着一只石头雕刻而成的“犼”。 这“犼”正是吴良在梁孝王墓中见过的“犼”。 到了明清时代,“犼”已经变成了一种神兽,而蹲在紫禁城门口那华表顶端的“犼”也分别有着不同的名字与寓意。 门外的两只面朝南方的“犼”叫做“望帝归”。 据说它们专门注视皇帝的外巡,如果皇帝久游不归,它们就呼唤皇帝速回,料理政事。 门后的两只面朝北方的“犼”则叫做“望帝出”。 据说它们专门监视皇帝在宫中的行为,皇帝如果深居宫闱,不理朝政,它们便会催请皇帝出宫,明察下情。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华表”这种东西的来历与起源。 据吴良所知,“华表”应是起源于舜帝时期,也就是上古唐朝之后的上古虞朝,因此舜帝也被后世称作虞舜。 舜帝上任之后,为了能够及时体察民情,为百姓办实事。 于是便命人在各个交通要塞树立起了一座木牌,称之为“诽谤之木”,百姓若是有什么意见便可以将写在木牌之上,自会有人将木牌上的内容抄录下来上报舜帝。 此举得到了诸多史书的赞扬与记录,其中便包括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吕氏春秋》与《史记》,并且因为舜帝的真名叫做“姚重华”,因此也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