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六章 乌角先生(4000) (第4/7页)
而虽然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中记载,战国时期天朝还只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 但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便已经确立了下来,并且推行到了全国使用,成了反应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的重要文化。 而在后世,依旧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吃饺子庆祝的,或是在南方的某些区域,也会举行祭祖、宴席等活动来进行庆祝。 不过在汉末。 貌似还没有饺子这种东西,并且就算有也一定没有推广开来。 因为据传说,饺子的发明者正是汉末名医张仲景,那个在后世被称为“医圣”的男人。 这个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时常衣不遮体,很多人到了冬天都承受不住寒冷的天气被,耳朵患上了十分严重的冻疮,而张仲景见此状况,便用羊rou配合上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一起,再用面皮将其包成耳朵状,下锅煮熟了分给被冻伤的百姓食用,百姓吃下这种食物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很快就变暖了,一段时间之后,病人的烂耳朵也都好了。 因为这种食物形似耳朵,百姓便很是文艺的将其称作“娇耳”。 再后来还陆续出现了馄饨、牢丸、扁食、粉角一类五花八门的叫法,到了后世终于被统一叫做了“饺子”,成了逢年过节举家团圆时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而在笔者的家乡,依旧有许多人说起方言时,将饺子叫做扁食,听起来十分亲切。 而张仲景正是正活在这个时代。 根据历史记载,张仲景现在应该大约有四十来岁的样子,如果这时候他已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