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节 (第2/6页)
那句话:“大家认为他有病,他把大家当傻子,另类的双向奔赴而已。” 只是下午的提问环节,却颇为让他失望。 没人提出太多有价值的问题。 好吧…… 也许大家都还等着最终的验证结果,又或者接触超螺旋空间代数的时间还太短暂了,一时间想不到太多有意思的问题。 倒是有几位大佬询问了几个关于切空间构造的问题。 问题挺有意义,但乔泽不太想仔细回答。 依然是极致的理智作祟。 乔氏切分法当然是有用的,起码在证明杨-米尔斯有解的时候,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对于解决质量间隙问题,意义不大。 所以虽然这种切分法并不难,但了解的人再多,也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启迪。 倒是如果谁能快速弄懂了超螺旋代数空间,也许未来能成为解决质量间隙问题的助益。 偏偏乔泽也没那个耐心去把整个学说补充完善,只能说功利心强到了极致。 于是在简单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问答环节便宣告结束。 失望的感觉更多的其实来自于以己度人…… 其实仔细想想,乔泽从那天做梦来了灵感,到通过建立一个特殊的代数结构,求出了杨-米尔斯方程的通解,也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他竟然希望能通过短短五个小时的讲解,让台下一众上了岁数的大佬们,能理解他的想法,多少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从超螺旋空间代数,到超螺旋场等等一系列命题,不但需要学者们对于近乎所有的代数空间范畴都有极深的造诣,精通数学分析、pde,对微积分、泰勒展开、傅里叶变化等等知识都能融汇贯通,还需要对场论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