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节 (第4/6页)
想抢人,可比洛特·杜根那样经常保持邮件联系,时不时的抛下橄榄枝要好。 前者能给许多人带来紧迫感,后者就他一个人干着急。 事实也证明了丹尼尔这篇脸书影响力的确极大。 因为从他知道这个消息开始,电话就真没断过。 还都是通讯录熟人打来的。 不聊几句都不好挂那种。 显然丹尼尔脸书的内容把许多人的好奇心都引爆了。 纷纷来打听乔泽的情况。 真的,徐大江刚刚上任院长那天都没接到这么多恭贺的电话。 他现在只希望乔泽暂时还没收到这份邀请,因为他还真拿不住乔泽有没有去美国当院士的想法。毕竟这孩子似乎一直希望李建高能当上院士。 然而徐大江压根想不到这还只是刚开始。 估计连丹尼尔都想不到,他不过是一时上头发的脸书,竟然造就了华夏网络上一场狂欢。 …… 其实最初丹尼尔的脸书只局限于学术圈内,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没谁去关注一位数学家的言论。 哪怕是传到华夏后,也只是在学术界内部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跟讨论。 说白了就是教授、研究员之间的各种议论,同样只是小范围传播。 问题是哪位教授办公室里偶尔不会有几个整理资料的牛马研究生了? 尤其是最近乔泽突然申请了自然科学基金审核专家的身份,让他在华夏教授圈内本就直接刷了一波名声。更离谱的是传出的小道消息,乔泽申请专家是因为发掘他的那位教授申报了自然科学基金的杰青项目。 这不是离了大谱嘛? 自家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