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2节 (第4/7页)
这些基础性设施可不是一天能建成的,所以前期投入了这么多,拥有一点小小的定价权,这简直太合理了。 所以大家如果都把市场打开,走自由化竞争的路线,别动不动瞎收税,简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于本土的制造业怎么办?多简单啊,低端的留着自己生产,高端的转移到华夏就好了。而且本土搞金融也是能赚钱的…… 在华夏能赚一笔,在自家还能赚一笔,双赢。 没错,乔泽跟豆豆在经过缜密分析后认为保持现状挺好的。 毕竟这两种智能体都极为理性,喜欢用数据说话。 其实如果真的以完全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就会发现一些极为反常识的现象。 比如人民币的购买力。 所有人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良性的通货膨胀是根本不可避免的。 甚至有人煞有其事的算出,2025年的一万块大概只相当于三十年前的两百来块。 有道理吗?必然是有的。毕竟这种对比,肯定是要拿出数据说话的。比如那时吃饱一顿饭只需要几分钱。 但如果换个维度来对比呢? 比如三十年前买一台在现在看来完全就是垃圾的电脑就需要一万多,三十年一台一、两千的电脑就能吊打当时一万,甚至几十万的电脑。 不止是电脑。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离开的东西都是如此。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小汽车…… 放到三十年前,一个人如果存款只有两百多块,这些东西根本想都不敢想。但在2025卡上有一万块的块,上面所有东西几乎都能买到。 哪怕小汽车,二手市场上一万块左右的这玩意儿不要太多。这些大概都是三十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