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秦功 第574节 (第6/7页)
说得真实一些,对比后世,如今的那些士人,甚至是游侠,何人不希望自己死在一个君王手中,到时候名传千古,岂不快哉。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大臣若是固执起来,真正害怕的并非是大臣,而是国君。 对于有才,而且颇有名望、资质的老臣,弃吧不能弃,毕竟有才在身,一旦去到其他诸侯国,就是给其他诸侯国强大的阻力。若是用吧,那就老老实实忍着,若是不想忍下令杀了,那日后的麻烦,可足以让一国国君头皮麻烦。 首先要不要诛族便是个问题,其后便是朝中大臣要安抚,还要忍受着名声臭掉,日后只要为国君一日,便都会有人以此辱骂,导致更多的有才之士,不愿意前来效力…… 种种麻烦加在一起。 最终就是国君都会后悔,还不如不杀! 曾经的魏惠王便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这种风俗,在楚国尤为盛行。 在所有诸侯国之中,楚国很奇葩,奇葩到很难用言语形容,若是说楚人不团结,但后世一件件事情,都反驳这个观点,但若是说楚国万众一心,但在楚国史上,发生过一件特别离谱的事情,那便是楚国势力全都看着他国攻打楚王而不出兵相救,甚至楚国国都被攻破都无动于衷。 这也能看出,其实楚王在楚国的权力,很多都是零零散散的,并非如秦国这般。 秦国在行商鞅变法后,由秦律约束朝中百官,并且在秦孝公、秦惠文王这两任秦王在任期间,已经处理掉秦国绝大部分老士族,故而无论如何乱,即使外戚干政,但也不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