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秦功 第483节 (第4/5页)
什么。” 杨端和听到白衍的话,没有再劝下去。 毕竟在领兵这方面,白衍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有独自的领兵之道,而此前以血战扬名的白氏铁骑,便是最好的例子。 “老夫这段时间,便会安排以工代赈的那些人,去接手边骑之事。” 杨端和轻声说道。 “有劳杨老!” 白衍点点头,对着杨端和辑礼道。 以工代赈,最早的记载,始于春秋齐国齐景公执政时期,为齐国大夫晏婴实施,就是那个楚王想用狗洞侮辱的齐大夫,结果晏婴便用造访“狗国”还是“人国”来机智应对。 而以工代赈也是出自晏婴之手。 齐景公时,齐国发生饥荒,大夫晏婴上书谏言发仑粟赈济,但景公没有同意。 当时景公正计划建筑一个路寝,路寝也就是古代君王处理政务要事的宫室。 于是晏婴便假手筑台之名,行赈灾之实,他命令下属官吏以高酬雇佣灾民,并加长道路,有意宽缓竣工日期,把路寝筑得高大宏伟,等三年之后,既建成了路寝之台,也使灾民得到生息。 路寝完工之后,齐景公见到路寝规模,埋怨晏子把路寝筑得太高,过于劳民伤财有罪于民。 晏子解释说,宫室高大与否,本身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看对民众是否有利,对民众有利,则不是奢侈,不但不是有罪,而且是对民有功,过去夏桀王修建灵台,那才是劳民伤财有罪于民。 齐景公想了想,最后发现确实是这样,于是表示赞同。 这便是记载中最早的以工代赈。 雁门历经天灾人祸,百废待兴,尚未春耕,耗费粮粟之余,白衍很早之前便下令以工代赈,由百姓修缮城邑,新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