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4节 (第5/6页)
,将三种迁徙方式定为善迁,中迁,和流迁。 对迁徙的对象,钟会也做出了标准,迁徙的对象是:成家且耕地超出三千亩而本身不担任官职者。 当然,其中还有一系列的要求,例如七十岁以下的不用迁,退休者不用迁 庙堂的官员以及家眷是在免迁徙名单里的。 举个例子,毌丘俭的族人也有数百人,在这些人里,毌丘俭的几个儿子和他的妻是不必迁徙的,倘若他父母还在,自然也不用迁。 而他的其余亲戚里,那些在庙堂担任官职的就不用迁徙。 若是没有任何官爵,那耕地不多的也可以不迁。 至于像毌丘秀这样,没有官爵,耕地极多,年纪也不大,什么赦免条件都达不到的,除非是临时能加个官,否则就去迁吧! 钟会规范了曹髦的迁徙令,对了,钟会还给迁徙令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上进令。” 按着钟会自己的说法,之所以要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因为地方的士人不思进取,空守着耕地,不愿意出仕,不愿意建功立业,故而不愿意为国家出力且守着大量耕地苦日子的,都给我迁徙! 每三年迁徙一次! 这样一来,大家想必都会想要进取读书了! 若是要怪,就怪那些整日说归隐山林的名士们,勿要怪庙堂,庙堂也是为了你们好,也是想让你们能有成就啊。 钟会指定了这些迁徙标准,又对各地达到标准的人进行识别,定为那三类。 这极大的完善了曹髦那粗糙的设想,使得曹髦的想法真正被执行。 而这件事的意义之大,堪称是赏田令之后的又一个顶峰。 南北的地主们纷纷被迁徙,彼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