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第162节 (第3/6页)
楼,有人想在这儿办宴席的话,就可以包楼层。 新云州的人口构成挺奇特,老年人少,年轻人多,这也是历史因素构成的。 多年战乱,除了本土剩的本就不多的人,其他外迁来的也基本都是青壮年为主,一家也就一两个老人,相较于其他地域来说,是比较少的。 这两年没有战乱,生活安稳,又通了商,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提升,新云州的新生儿数量也增加了。 这都是方念真从各方渠道总结的小道消息。 小孩子们成长一批,等着成家婚配,新云州暂时还没有像样儿的“婚庆酒楼”,现在多还是请了办席的团队,在自家宴请的。 遇上那家里摆不下的,就得找个酒楼安排,但是菜品和服务都参差不齐的。 对于普通酒楼来说,不管是什么宴席,也就是吃饭的食客,菜做好了就成了,其他的氛围是一概没有,两边的需求不对等,实在是难以让买卖双方满意。 方念真就打算搞个“一站式婚庆酒楼”,她是没结过婚,但是在现代时参加的婚礼可不少,中式的西式的,草坪的晚宴的,份子钱可没少随。 若是做不成也不可惜,就当做普通酒楼好了。 整体的框架商量好了,工头就开始领着人干活儿,食铺的员工们短暂的“假期”也就过去了,因为要提供一天三顿的餐食——午饭、晚饭、夜宵。 餐食是在方念真宅子里的小厨房做了,再用骡子车拉到施工现场去的,还要刷碗,所以从厨师到跑堂,甚至刷碗工,都不能闲着。 不过这样也好,否则对于发不发工钱一事,方念真还得纠结,现在休息这么些日,她也不计较那三瓜俩枣的,直接就把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