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四章 砲声震天 (第2/9页)
。 拦在河中的空船一多,水位自然升高,上游的流速自然也就慢了。如此这般,足足耗时两旬,废了数十艘空船,才算将河道理顺。 其实这个法子也不算出奇,豫国、沂国但凡南征,必渡淮河,遇到湍急之处,便是用这种方法拦水渡河。此法后来逐渐流传于诸国,为水军将领所知。 如此这般,待王镡自陆浑关出兵,往伊阙关进军的第二日,袁添钢的一千名轮也已然从陆浑县东南约六十里的河湾下水。 而还不待次日天明,两营步卒,两营砲兵已顺流而下,直抵龙门镇浅滩。 已然探明龙门镇空虚,才只一千守卒,袁添钢便留了一半兵力,交由自己的副将统率,他则率其余兵卒,既往五十里以东的伊水河口。 伊水到达这里,水位极浅,所以便是明轮小船也有搁浅的风险,袁添钢只能作罢,在此停船。不然他早已顺水北上,直抵雒阳的守军大营。 但两岸皆为良田,实乃登岸卸炮的好地方。待数百只明轮小船在伊水河口一字排开,才有守军惊觉:唐军竟从伊水而下,豫军竟已腹背受敌? 只留少数兵卒看守船只,其余尽皆登岸。岸边只留两百床弩,护船守岸足矣。另有投石机上百架,下岸后便移到了抛石车底座上。不遇县城或豫军大阵,轻易不会动用。 其余皆为抛石车,共计一千架,袁添钢与副将各五百。每架配有砲卒一什。每什配双轮小车两驾,驮马四匹。两匹拉抛石机,两匹拉石弹。 可以说,但凡骡马能到的地方,抛石车就能到。若逼不得已,还可以弃了骡马,换由人背。 每架抛石车都是模块化,能够拆成数个部分,有士卒们背负。照样翻山越岭。剩余士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