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_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嫁于屠户之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嫁于屠户之门 (第2/6页)

郑智,荡平匪寇。功勋卓著,王卿,你且说说该如何赏赐啊!”

    王黼听言,上前答道:“童太尉向来战功彪炳,乃我大宋栋梁之才,百年难遇,此番又立新功,依臣之见,可封太师,加封楚国公,以示陛下圣明天心。”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并非实职,而是对臣子最高的名义头衔。大宋朝封赏爵位不比之前,都是不能世袭罔替的。

    赵佶听言大喜,开口道:“好,准奏。郑智该如何封赏?”

    赵佶再一问,王黼低头假装思索一下,答道:“郑智随童太尉征战沙场,为国用命,可封中奉大夫,以资鼓励。”

    赵佶听言一愣,中奉大夫是何职?不过就是正四品下的文官衔职。郑智已然是从四品的太中大夫了,现在封一个正四品下的中奉大夫,这个封赏实在太小。便是无功之人,熬得两年资历也能这么升职。

    “王卿,郑智为国效死沙场,似乎。。。”赵佶开口一语。

    “启禀陛下,郑智剿贼之功有目共睹,然郑智年不到三十,今年山东剿贼又连升三级,位居从四品,还有经略四州之地的权职。如此升迁速度,朝野已然颇有微词。依臣之见,不若把近日功勋给郑经略记下,待得来日再有功勋,一并封赏,是为妥当。”王黼答道。

    王黼之言,也不是没有道理,郑智几年之间从一个都头升到四品大员,速度实在惊人。更有许多人知道郑智本是一个渭州屠户出身,难免会有那些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在背后诟病,不仅诟病郑智走了狗屎运,更在议论蔡京童贯祸国殃民。若是连个屠户都能当四品官员,这些十年寒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