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七章最昂贵的乐声 (第2/4页)
都是集中在临近年底的一个月来办。 这样阳历新年过去了,阴历除夕还没有来临,也就是这个空间,那些大佬们才有时间看展出。 其实,现在想想,再找一把唐琴,专门学习一下音律,算是多余的。 因为在这座景云钟上,陈文哲就看过太多调音的过程。 也就是说,他已经懂得唐代的音律,最少是懂得唐代的打击乐的调试方法。 所以,除了铜料最重要,其次就是泥范的制作。 因为是多泥范铸造,也就是说,陈文哲会制作五段,总共二十六块泥范,最后一下浇铸出来。 最主要的是,谁能保证这么浇铸出来,在焊接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只声音优美浑厚的大钟? 这种古老的乐器,实在是很神奇。 很多人都说,能制作出一座传世名钟,都是运气,其实这不尽然。 比如景云钟,这是一座皇帝下令制作的大钟,你能靠运气来制作? 对于一些不了解情况,不懂技术的人来说,他们认为传世名钟的铸造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靠得都是运气。 想要铸造一口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铸造师,都无法保证自己铸造的钟,是一口完美无暇,发声优美的传世名钟。 但是,真的要碰运气? 如果制作大钟可以碰运气,那么作为数量众多的古老打击乐器--编钟呢? 这种东西的铸造,也需要碰运气吗? 那一次性铸造成功四只、六只,甚至是十六、三十二只,那运气也未免太好了点。 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