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三章又一幅真品 (第3/4页)
不能画这样的女人?还是他不能画油画? 陈文哲仔细看着这幅画,他也害怕弄出一条乌龙,买下一张复制品,那就好笑了。 仔细查看这副油画的细节,不管怎么看,都感觉画的很好。 在这幅画中,徐悲鸿将珍妮小姐的面部,做微微侧向偏转的处理,这样既基本保持了人物相对正面的肖像性,又避免了因绝对的“正面律”而造成了形象呆板。 向后梳起的发式处理,突出了人物面庞的完整性; 在五官刻画上,则以眉眼之间、鼻嘴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轴; 在面部结构上,又通过对人物额头、颧骨、下巴的强调,呈现了东方女性的含蓄而丰富的形象美感。 徐悲鸿成功地将珍妮小姐,塑造成坐在摇椅之中而翘起右腿的形象。 而这种“摇椅中的女性”,事实上是画家非常经典的样式。 在此之前,徐悲鸿就曾经用这种样式,描绘过他的妻子蒋碧薇、他心爱的学生孙多慈,只是这些作品多是一些素描或是水墨设色的纸上习作。 从这一样式的来源上,还是可以溯源到西方古典肖像画大师的创作中,但是经过徐悲鸿的反复实践,画家已经将西方式沙发或圈椅,转化成东方式竹藤摇椅。 进而将西方女性浮华身姿,定格体态微侧、双手放置于腿部的含蓄的东方式模样。 在《珍妮小姐画像》中,徐悲鸿进一步将这个样式,发展为某种“翘脚”的变体。 这种有意识的变体,既符合珍妮小姐“交际花”式的身份特征,强调了华洋杂处的南洋,所已形成的自由而开放的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