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三章增加点难度 (第3/4页)
画分解图。 这一次画的更加详细,就连底款,他都标标准准的画了出来。 此时再看,这种瓶颈直而修长,器腹饱满且秀逸,颈部模印蕉叶纹辅以如意纹。 腹部以镂空工艺手法,装饰缠枝牡丹环绕瓶体,尺幅充盈令人瞠目结舌。 牡丹花头立体感明显,花瓣层次繁密,前后掩映各具姿态。 数朵牡丹仰俯向背,亦呈天然之韵,其间穿枝过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镂空密布,层次错落,仍无零乱之感,反而有种秩序感深藏其中。 刀法藏锋近乎圆雕,可与木器中“过桥玲珑”相媲美。 底部整施青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识,为标准乾隆早期写法。 这种长颈瓶,制作起来不难,难得是镂空。 这种镂空套瓶,并非乾隆朝所创,早在南宋时期官窑就已经烧制,其历史可谓悠久。 从出土的南宋官窑器物观察,瓶体内有中空立柱与瓶颈相接,以防烧制时出现剧烈变形。 元代时期龙泉窑也烧造同类器物,瓶内立柱已不在设置,可见烧造技术完全娴熟。 清宫藏有元代龙泉窑镂空胆瓶,乾隆皇帝可能因为这只原件,遂而才有摹制之作问世。 其实,仔细分析分解图,这里面设计到的工艺,都是陈文哲拿手的。 不说雕刻,只说纹饰,牡丹花他做过多少次了? 现在变成镂空雕刻,也没增加多少难度! 这一次陈文哲制作这只套瓶,瓶内打算仍用瓶胆支撑,这并非工艺退步,而是朝着有内画装饰,且能转动套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