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_第七百四十九章真锈,就一定是真器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九章真锈,就一定是真器吗 (第2/4页)

许就不是真锈呢?

    仔细一看这件青铜器的表面,其上的腐蚀痕迹,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古铜器铸蚀的生长过程。

    表面的红斑绿绿锈,其中绿锈以小丘陵状连续分布,浑圆的绿铸颗粒的形态,恰好反映出绿色的铸蚀物,是从红斑间挤压生长出来的。

    且是多年作用的结果,其长势就像从树干里长出的蘑菇,呈现占、腐蚀与间隙腐蚀的形态。

    由于所经历的环境和时间长短不一,仔细分辨还是能发现,不少老锈和仿造新锈的区别。

    首先从锈蚀的层次上看,古铜器上生长的是陈年自然锈蚀,其锈蚀有明显的层次。

    一般从外到内,纵向分为锈上结合层、主体锈层、地子锈层。

    锈土结合层上,常见铜器锈蚀与地下环境中的附着物,如泥上或碳化后的草木屑等。

    在锈上结合层的下面,有一层绿色或蓝色的结晶锈,就是主体锈层。

    在主体锈层以下,就是紧贴铜器的黑或红褐色的氧化膜层,即地子锈层。

    这三层锈蚀次序分明、排列合理。

    有的古铜器没有锈土结合层,甚至没有主体锈层,但是决不能没有地子锈层,这对于分辨老锈、新锈,十分关键。

    而大多数仿古青铜器,由于其经历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一层浮锈。

    这样的青铜器颜色单一、结构松散、附着较差,如果去掉浮锈,会直接露出新鲜的铜体。

    其次从锈蚀所呈现的形态来看,古铜器所经历的环境十分复杂,除了在使用过程中经受的损坏、侵蚀,还有诸如大气腐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