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两百三十五章 文章和争执 (第5/6页)
“还有就是赵匡胤与宰相赵普,宰相赵普屡次向推荐赵匡胤某人,赵匡胤不肯,最后把赵普推荐此人的奏章撕碎了丢在地上。赵普把撕碎的奏章带回家缀补好后,过了几日又向赵匡胤推荐,最后赵匡胤不得不接受了赵普的意见。” “譬如汉高祖,赵匡胤这样的明主,都能更改圣命,可知圣人无我之意,又何来有伤圣明呢?” 听了老儒一言,下面的儒童们纷纷点头。 老儒笑了笑继续讲了下去…… 夜幕降临,结束了一日cao劳的林延潮,回到府里书房。 听了陈济川,天理报一出,反响确实不错。但是同样的遭到了很多的批评,他们批评都在对荀子的性恶论,认为林延潮不能为荀子辩护。 林延潮闻之有些欣慰,他想起若是后人将荀子与亚当斯密二人的著作一起来读,就会发现有很多共同之处。 两位东西哲人都认为人性有恶的一面。 荀子认为,当以礼导欲。但义在礼先,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亚当斯密认为利己不害他,则无妨,反而利己能促进于利他。 同时荀子提倡社会分工,他主张人能群,在于能分,人不能无群,群不能无分。不过荀子之分,更近于阶层的意思,故而‘群则无分则争’,因此必须以礼维护,同时分也可人尽其才,最后‘农农,士士,工工,商商’。 而分工这一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说的也清楚了,分工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