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变化 (第3/4页)
。往后陛下有驱驰之处,沈大人可要尽心竭力,不可荒驰……到底皇恩浩荡啊!” “换作哪朝哪代,谁人敢对沈大人如此少年,大力提拔重用?只有当今陛下,才是慧眼识英才之君!” 沈溪心想:“萧敬说了半天,最重要便是最后这句吧?拐弯抹角的,还跟我谈起亲戚,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拉拢我当你干儿子呢!” 太监认干儿子、干孙子,在整个大明都屡见不鲜。 太监可日慕天子颜,官品虽然未必高,但因皇帝的信任,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可不低,因太监没有子嗣,他们喜欢找一些朝中不得志的才俊收为义子,给他们养老送终,而他们也给这些义子政治上的便利,算是互利互惠。 就连萧敬这样看似忠厚老实而且不喜欢与人争权夺利的太监,在朝中也收了三个义子,而且也对义子提拔有加。 这年头,太监收义子也讲究攀比,义子越多,说明这个太监前途越被人看好。而喜欢攀附内官之人,认哪位太监为义父,也是一种政治投资,全看眼光高低,如果能找到未来能独当一面的太监首领,那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沈溪这样身份的人,自然不会认太监当义父,即便是萧敬这样的“内相”。不过,萧敬也压根儿没敢想让沈溪投诚,所以这种交谈,更多的是为皇帝说好话,让沈溪能效忠皇帝。 一行人往正阳门而去,这一路上,沈溪发现,从正阳门到大明门短短的路途,官兵已经整齐列队,将道路封死,防止有人出来干扰献俘仪式。 不过,今天京城的戒严似乎有所松动,很多百姓都从家里涌了出来,但也只能站在街沿边,又或者是街道两侧的楼上。 百姓们都很好奇,想知道朝廷到底要做什么。 沈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