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柴人奏折(一更) (第4/6页)
太监有什么区别? 朱允炆想要给朱文奎找老师的举动,在马恩慧眼中,则成为了另一种意味。 自朱允炆登基之后,一直没有立太子,东宫空置,虽礼部官员屡次上书请立太子,皆被朱允炆驳回。如今朱允炆为朱文奎遴选恩师,虽尚未松口太子之事,但也说明他已将朱文奎作为接班人在培养。 武英殿。 指挥镇抚司汤不平行礼后,呈送郁新与雄武成奏折。 朱允炆瞥了一眼厚厚的纸张,不用说,这一定是雄武成“写”的奏折,没有理会,而是拿起郁新的奏折看去。 “白莲教!” 朱允炆有些吃惊,没想到定远赈灾,竟牵连到了白莲教。 底层治理从来都是治理难点。 一个县,辖区方圆几百里,知县只有两条腿,就是累死他,逛一圈也需要十天半个月。 可是知县不能总出门视察,县衙需要他坐镇,办事盖章,没他不行。 明代初期的基层治理,采取的是里甲制度,即“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 里长类似于村长,甲长类似于村主任。 他们是治理底层的关键,而这些人往往是以当地大户来担任,不仅有欺负人的本钱,还有贿赂人的本钱。 哪怕是出了什么事,也能运作一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时间长了,底层百姓积怨增多,白莲教趁虚而入,从教人员增加,等其积蓄到一定力量,便会跳起来反抗朝廷。 这倒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后世村霸都是灭霸级别的,打个响指,就能让人灰飞烟灭,何况是这万恶的封建社会。 朱允炆可以允许佛教、道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