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五年基建计划 (第3/6页)
时间内进行管控,无论是政令,还是军队调动,都不会因为天气而拖延。 解缙、郑赐等人看着黄子澄,默不作声,他们也看明白了,这混凝土路成本是高,但作用不容忽视,从大局来看,这笔投入绝对值得。 黄子澄看向朱允炆,行礼道:“臣只问一句,这混凝土道路可用多少年?” 朱允炆知道黄子澄已有了选择,便认真回道:“按照朕的估算,三十年没问题,若认真维护、修补,五十年还是可以坚持。” 大明的混凝土路,绝没有超载的可能,最重不过是马匹拉点货,偶尔跑跑重骑兵、运转下火炮,在这么理想的状态下,混凝土路外力损伤的可能微乎可微。 用个几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黄子澄听闻朱允炆的回答,肃然道:“混凝土路当大行其道,户部愿每年拿出百万银两,以资新路。” 朱允炆嘴角含笑,道:“黄爱卿,朕修路,可不止是为了修路。” “臣知晓,皇上还考虑了运兵问题。” 黄子澄回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事情可没那么简单,走吧,我们回宫,具体谋划下。” 武英殿。 朱允炆展开了一幅大明舆图,指了指北平方向,道:“朕真正想要打通的是这一条路线,由京师出发,一路北上,经凤阳、徐州、开封、济南、真定至北平。以北平为中心,向西打通大同、太原、延安、兰州,向东打通广宁、大宁与辽东等地。” “边防重镇,皆应以混凝土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