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百七十四章 老朱是基建狂魔(二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老朱是基建狂魔(二更) (第4/6页)

的筛选,杨士奇与姚广孝从落罢试卷中,遴选出二十份,与之前三百份试卷放在一起,合计三百二十份。

    完成了三场试卷评阅,便是试卷的排名与填写草榜之事。

    很多人的印象中,既然是排名,应该是从第一名开始吧。

    可现实不是这样。

    排名之前,考试官先将所有试卷,用字号编定名次,然后填写名次草榜,草榜填写是从第十八名开始的,明中期调整为第十九名。

    草榜一式三份,考试官一本,提调官与监试官各一本。

    考官按照草榜之上的名次,调阅朱卷与墨卷,查对三场考试试卷,都不存在问题之后,则将朱卷与墨卷放在箱子里,贴个封条做标记。

    忙完这些工作之后的第二天,便安排主考官、监试官、提调官一起拆卷,以填写正榜。拆卷也是从十八名(或十九名)开始,完成这些之后,然后拆各房卷首。

    这里的各房卷首,需要解释下。

    举人三场考试,有《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浩表内科一道,试经史策五道。

    把这些题的数量加起来,正好是十九道题。

    评阅的时候,每一道题分一个房间去评阅,选出每一道题里面的第一名,这就是前十九名。

    至于一开始为什么是十八名,可能是有一房不太重要,被忽视了……

    在很多文章中,说明代科举考试,其实就考第一场,即书经义这一场。

    这其实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观的。

    明初评阅试卷,分了十八房,每一个房的地位是相当的,可以说是一视同仁,重要性都是不可取代的。

    只有到了中后期,明代才出现了“五经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