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百七十四章 老朱是基建狂魔(二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老朱是基建狂魔(二更) (第2/6页)

扬州城完完整整地消灭干净。

    事实上,悲剧不止是扬州。

    元末明初,整个山东、河南、河北,几乎可以说是空无一人,你奔波数百里,能遇到一个活人,那你运气放在后世,绝对是中几个亿彩票的主。

    一些城,只剩下了寥寥数人。

    那时候的华北大地,满目疮痍,令人心碎。

    朱元璋的感叹是:“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大明建国,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起步的,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吧?

    很多人会说,那中原人口怎么多的?三十年就繁华起来了?生孩子也生不了那么快啊……

    朱元璋的对策是:

    移民,兴农,修水利!

    不客气地说,若是诸位身在华北之地,那你自己或身边的亲戚或朋友,他们的祖先,极有可能是山西人(以惊雪来论,惊雪是山东人,在族谱上的祖先便是山西人),而他们来到中原的时间,便是明初。

    明初大移民,自山西移民百万人口至中原,自洪武开始,经建文,至永乐结束,长达五十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

    人有了,便开垦种地。

    地有了,那就修水利。

    朱元璋是一个基建狂魔,他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谓是不留余地。

    自明初开始,至洪武二十八年,动员数十万劳力,在全国各地,疏通了五千多处河道、整治塘堰四万多处、修建堤坝五千多处。

    虽然朱元璋的移民政策给当时的山西人带来了极大的情感创伤,但从中华文明的层面来看,山西人的迁移,是有功的。

    正是受益于朱元璋的移民政策,受益于兴农、水利工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