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三百九十九章 比狗仔还能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九章 比狗仔还能刨 (第5/6页)



    所以他们选择了忍受,选择了等待,等朱允炆把三把火点完再说,加上朱允炆革新了薪酬制度,让他们在等待中并不觉得漫长。

    可他们没想到,朱允炆点火点上瘾了,南面弄个工程,北面弄个河道,东面打打倭贼,西面迁下百姓,中间还顺带整顿下教育。

    通过两年的观察,他们已经清楚了朱允炆的性情与脾气,喜欢玩新花样,但不喜欢打人,更不喜欢杀人。

    好了。

    既然死不了,那我们就争取自己的利益吧,说不定还能因铮铮傲骨,留名青史。

    传统官僚集团开始汇聚力量,并在“教材之争”中宣泄出他们的能量,对准的是革新派系,是朱允炆的改制先锋与主力。

    比如解缙,坐镇内阁,如没有他屡屡附和朱允炆,很多新政极有可能难产,胎死腹中。

    比如杨士奇,坐镇国子监,控制着大明当下最主要的官僚培养院,以一己之力推行国子监革新,让杂学彻底站稳国子监,成为了新学与新思想的危险人物。

    比如姚广孝,别看这个家伙是个和尚,整天吃斋念佛,但其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作为英烈碑与报恩寺的监工头子,工部侍郎,翰林院侍讲学士,思政学院博士,此人就是个不安分的主,杂学入国子监,引流民入京师就有他的份,在一些时局的判断上,对朱允炆影响巨大。

    再比如杨士奇的副手李-志刚,还有那个拉开新政序幕的关键小人物——国子监监生胡俊,不过这个家伙已经在长兴当知县了,看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