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六百一十三章 马场的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三章 马场的问题 (第3/6页)

连连点头。

    朱允炆审视再三,确定没有比山丹更合适的选择了,有些地方也不错,但范围有限。像是北平的马场,物资供应倒是好的很,但方圆就那么十几里,扩大也不合适,北平未来是要作为帝都的,人口与城池的范围,都要进一步扩大,马场只能向北移了。

    当然,内阁、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捯饬了那么久,自然也不是只选出了一个山丹,还有二十几个区域,甘泉、临川、武威、宗水等地。

    经过商议,朱允炆决定按照兵部提议,设置甘肃山丹苑马寺,以山丹为核心,同时设甘泉监、祁连监、临川监、武威监、宗水监、安谧监六个监,而在每个监之下,设四个苑。

    甘肃山丹苑马寺定位有些高,按照朱允炆的预想,要在三年之内,达到两万匹的规格。

    这里的两万匹,只是马场的战马数量,而在这个数量基础上,每年孕养的战马,也不过只有两千到两千五百匹,换言之,想要依靠甘肃山丹苑马寺打造一支两万多的战马群,需要十年之久。

    可见马匹的数量一直无法大量补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好在大明马场也不是只有这些,在贵州、东北、山西与陕西等地,还是有些马场支撑着。

    即便如此,大明的战马数量依旧难以快速增长,几年内是别想看到多少产出了。

    “将去年晋商送来的战马,朵颜卫送来的战马,送到甘肃山丹苑马寺吧。”

    朱允炆有些无奈。

    铁铉、徐辉祖虽然很是不舍得,但也只能忍痛割rou,原因无他,优良的马种太少。

    培养马场,必须有足够出色的马种。

    马这类东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