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宝易,看文字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宝易,看文字难 (第3/4页)

照,查看誊录过程中,是不是存在脱漏、颠倒等问题,当然,还需要看看誊录官员,是不是在里面夹带了自己的私货。

    万一誊录官被买通了……

    对读也是一种防止誊录官员营私舞弊的方式。

    这个环节是比较耗费时间的,一般是两个人搭伙,他从红卷对照墨卷,你从墨卷对照红卷,一字一句,用心对读。

    若是发现誊录错误,或誊录字迹太艺术化,只有誊录人才能认得出来,那恭喜这位誊录官,现在打包行李,出发去辽东,说不定还能赶上建文元年的第一场雪。

    对了,提醒下你,从今以后,你是吏,不是官。

    受卷、弥封、誊录、对读,这是在批卷之前的基本过程,整个过程中,都有监试官监督。

    一开始这些过程很慢,动不动就半个月,后来一查原因,哦,老头子与坏人太多了。

    一个个老花眼,拿着卷子就往蜡烛上凑,字没看清楚几个,差点把试卷给点了。还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就在那里品头论足,一天天不干正事。

    于是朝廷下令:务要精选四十岁上下,五品至七品官有行止者。

    标准是:壮年,不缺德。

    这也有个好处,总来回抬箱子,用老头子的话,是不是有些寒酸了,万一摔个骨折什么的,再算工伤,朝廷多亏……

    出乎很多人想象的是,考官收到与批阅的考卷,其实并不是举人考试时所答的考卷,而是誊录形成的红色字体卷,即没有考生姓名,也没有任何标记。

    评阅时,方孝孺、姚广孝、杨士奇三人是主考试官,手下还有从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