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人背着朝廷卖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人背着朝廷卖盐 (第2/6页)

法令,也并不会显得突兀,其面临的朝堂阻力也很低。

    士绅买来田产,不就是为了种地赚钱的,谁会荒废掉,哪怕是朝廷颁布这样的法令,他们也会一笑置之,甚至还会说一句:

    多余!

    但他们不了解的是,朱允炆要下的是一盘大棋。

    虽他们土地兼并,随他们怎么买地,朝廷不管了,放开了让他们买去,反正朝廷每一笔交易都会收税,该收的赋税,也少不了一分。

    这些人手中的地多了,又不能荒废,只能找人种地,找谁?

    除了失去土地的农民,还能有谁给他们种地?

    佃农便会成为这些地主不可缺少的耕种力量。

    可如果,朱允炆推动的是五年大规模基建工程,将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都招入到基建之中,那地主拿什么耕地去?

    总不能自己天天下地干活吧?

    就靠着手里的几个伙计,想要照料几千亩地,纯碎是痴人说梦。

    一旦没有佃农,地主手中的田地就必然荒废,到时候朝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拿走他们的田产,然后将这些田产,再让农民花钱买回去,事情不就解决了?

    你们给地主干农活一年能落多少银子?

    五两?

    三两?

    没有一文钱?

    现在朝廷每个月就给你二两,来修路,干不干?

    朱允炆准备坐看土地兼并,然后引流失去土地的农民外出“打工”,然后等着吃掉太多土地的地主被撑死,不得不吐出来田产。

    地主无法与朝廷竞争,因为他们不可能给佃农一年二十四两银子。

    很多人认为一年二十四两银子太多,不切实际,但这个标准已是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