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式大明宝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式大明宝钞 (第5/6页)

,朱允炆是表示十分理解的。

    大家出门,不可能带一张平整的4A纸,总需要折来折去,揉几次,才能放到袖子的口袋里,这是纸,是不是铁,天天揉能不烂吗?

    昏钞出现之后,商贾就十分嫌弃,不愿意收,虽然上面写着一贯钱,却只能算作九百文花,老百姓虽然不识字,但也知道自己被坑了。

    一来二去,谁也不愿意用昏钞。

    洪武十三年,朝廷设倒钞法,各地设行用库,专门负责昏钞纳库易新钞,但要收取“工墨”费用。

    洪武二十四年,进一步规定,凡钞有字贯可辨者,不问烂损,即收受解京,抑勒与伪充者罪之。

    这些举措打通了钱钞回收的渠道,可问题是,钱钞发行量过大,大幅钱钞,回收时也不按钱钞字贯兑现,导致钱钞走向滑坡。

    现在还没滑到山底下,还有机会救一救。

    黄子澄与夏元吉看着纸张上刻画的新式钱钞,长四寸半,宽两寸,上部写大明宝钞,偏左中间写着一百文字样,偏右中间则画着朱元璋画像,左右各有标记与纹路,翻至背后,则是大明皇宫图,标注年份。

    这类钱钞仅如一手之大,随手可藏于身,最多折叠一次,无需多次折叠。

    黄子澄对朱允炆道:“这种钱钞倒是新颖,也更为便利,臣以为可行。”

    朱允炆微微一笑,说道:“这只是朕随手涂鸦,大致尺寸与内容便是如此,宝钞提举司为户部所辖,这件事便交给夏元吉亲自负责,先制初版,待六部、内阁与朕商议无误后,再广为印版,流通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