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武举制与兵王选拔 (第2/6页)
,让他去山里打游击打林战,未必合适,除了朱棣,还有几个能用的武将? 武定侯郭英在大同走不开,平安在北平更是不能动,盛庸去了大宁,瞿能盯着山海关,耿炳文在济南,张玉与朱能又在海上…… 掰着手指头算,就只剩下了徐辉祖、宋晟、何福、铁铉等人,可京师需要徐辉祖与铁铉,何福还在造钱,宋晟也必须留在京师,一旦西北不稳,他还得回去。 历史上大明的《武举法》与武举制度的真正成型,是朱祁镇二次当皇上之后的事,可考虑到这位仁兄很可能没机会去土木堡出差了,朱允炆索性提前办了。 武举制的确定,对于文官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茹瑺虽领兵部,却也是文官,他自是不希望看到武官坐大。 只是朱允炆的命令不容拒绝,茹瑺只好低头答应。 徐辉祖、宋晟与朱棣作为军中人物,极力欢迎武举制。 朱允炆沉思了下,说道:“武举考试之人,以民间选才为主。至于京军与各地卫所,便莫要过度参与武举考试了。” 徐辉祖脸上的笑意顿时凝住,连忙道:“皇上,若如此,恐会让军士寒心……” 武举武举,军中之人不给机会,那怎么成? 朱允炆见徐辉祖着急,微微一笑,道:“朕只是说武举以民间为主,军士中可抽调部分人参与,占比稍低,为辅。” 徐辉祖皱眉,即便是降低比例,也是对军士的不公。 不等徐辉祖反对,朱允炆便说道:“五军都督府可联合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