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新式炉子,创新难的原因 (第4/4页)
的历史,发明无数,但深究到底,真正是为了发明而发明的科学家,太少太少。 除了伟大群众的智慧结晶与沉淀外,一些发明,只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意外”。 如火药,是炼金术师的意外。 从原因上来说,绝对不是中国人缺乏智慧的问题,而是封建时代,根本就不具备创新的大环境,也缺乏新鲜事物的市场。 就拿一个酒精来论,明明是酒的提纯物,就这样还被人误以为可能是毒药,不敢尝试,若不是军营士兵经常受伤,想要验证酒精的作用,估计二王只能往自己身上割一刀子了。 再比如,兵仗局下的火药局,几次研究火铳改进,虽没有取得巨大突破,但相对于洪武初期的火铳而言,其射程与威力是提升了一些的。 可兵仗局给予的奖励是什么? 哦,没有奖励。 至于他们改进了,那不是他们应该做的吗? 没有激励机制,没有鼓励,也没有好处,谁费心费力搞研究去? 不怪马恩慧。 故步自封是小农经济为主封建王朝的常态,他们习惯于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虽然偶尔会站在高处眺望下远方。 但他们的脚,不会离开。 朱允炆想要改变这一切,想要赋予人们想象与创新,可以现在的教育来看,难,太难了。 只有四书五经,没有数理化啊。 朱允炆苦涩地摇了摇头,看向那烧开的壶水,水蒸气顶开了壶盖,壶嘴里发出了呜呜的声响,如汽笛的催促……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