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奇袭,夺镇南关 (第3/6页)
于后世很多人极为陌生,充满神秘。 事实上,土司制度的出现,是来源于“羁縻政策”。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 这就是羁縻政策。 一言而概之,便是朝廷封授少数民族酋长官职,让其表示对朝廷臣服,但朝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 自秦至宋,历代王朝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基本上都奉行的是羁縻政策。 唐代广泛建立羁糜州、县并任用民族酋领为刺史、县令,羁糜政策发展到了鼎盛。 元朝在很多地方办得很糟糕,不得人心,但在羁糜政策上却值得赞佩,也值得肯定。 土司制度的出现,便是始于元朝。 “蒙、夷参治之法,而官有流土之分”,标志着土司制度的诞生。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元以前的朝代,其奉行的虽然是羁糜政策,也要求羁縻州县交租输赋,可事实上,人家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你也没任何法子。 如宋真宗时期,有刺史上奏要求让这些羁縻州县纳税,宋真宗认为“荒服不征,弗之许”,后来“诸洞不供租赋”成为常态。 但在元朝时期,土司制度的建立,直接规定了输税纳赋,且必须执行。 元朝统治者认为,只有输税纳赋了,才是真正的臣服! 而朱元璋对于这一点,表示了高度的赞同与认可,直言各地土司“额以赋役,听我驱调”,并在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广、广西、陕西设置有数量不等的土司。 广西土司很多很多,除苍梧一地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