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六百四十章 大明社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章 大明社学 (第2/6页)

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课程设置有些无稽,以《大诰》为主课,不说《大诰》里面的黑暗暴力元素,就说《大诰》这本书,实在是写得文理不通,思想昏乱,词语鄙陋,语气狂暴,态度蛮横。

    可以断定,《大诰》绝对不是哪位儒生抢手写的,而是朱老板亲自所写。老朱什么文凭,还写书……

    作学问,怎么可能拿如此书当主课,这还怎么教导孩子?

    社学办不下去,纯是折腾出来的缘故。

    但朱允炆的社学与朱元璋的社学迥然不同,首先在课业上,取消了《大诰》与《大明律》,就设置了三门课业:

    儒学、数学、杂学。

    没有任何强制要求,准许先生谈古论今,准许先生用自己的方法教学,取消了硬性的体罚。

    最让张博志感觉到舒心的是,朱允炆不仅给予了先生相应的待遇,还免除了其家人徭役,给予了先生极大的尊重与礼遇。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眼下虽然朝廷还没有明文规定,但张博志与北平布政使张昺商议过,一致认为社学对标县学,即想要参与科举考试,除了举孝廉之外等特殊渠道,必须先通过社学进入县州府学,然后进入国子监或直接参与科举考试。

    只有这种向上升的路径确定下来,固定下来,百姓才会真正重视起社学,愿意将孩子送到社学中来。

    事实上,开春时许多百姓宁愿自家的孩子种地当劳力,也不愿送到社学中来,还是张博志带人劝说了许久,说了无数的话和道理,这才让社学有了生机。

    张博志走访过许多百姓,也了解过百姓不愿送孩子上学的原因,归纳为三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